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靜坐可以養神

筆者:吳東權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【作者速寫】吳東權先生,民國三十九年底,以公務員身分投考政戰學校一期新聞組,畢業後分發陸軍十八軍;四十四年奉調空軍電台,改服空軍役,至六十年退伍,轉任影視等傳播工作,並任教於大專、空大和政戰學校。著作等身,曾獲頒國軍文藝金像獎、中山文藝獎、中興創作獎和文藝協會文藝創作獎章,現任中華民國專欄作家協會常務理事。 你會打坐嗎? 如果會,那很好,請繼續做。如果還不會,不妨試著開始做。 文天祥《遣興詩》有句:「莫笑道人空打坐,英雄收斂便神仙。」叱吒風雲的英雄好漢,如果能夠靜下心來打坐,也可以成為神仙,這是對打坐的肯定。 釋道兩教的信徒跏趺而坐,催心入定,叫做打坐。跏趺是盤腿而坐,「打」字是語助辭,其實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靜坐,在佛道弟子說來,就叫打坐。 上了年紀的銀髮族,如果覺得生活沒有情趣、無聊透頂,靜坐!試試靜坐,肯定會帶來說不清的助益。據許多恆常靜坐的經驗,咸認靜坐可以排除失眠、增強記憶、恢復精神、打通氣脈、轉換體質,可使心平氣和,可讓思路清晰;持續幾年靜坐的人都表示,身體比從前硬朗多了,感官比較敏銳,情緒比較穩定,判斷力和意志力顯然有所增進,有這麼多好處,又可以消磨時間、豐富生活、化解寂寥、增添情趣,何樂而不為? 靜坐養生,已有悠久的歷史,《莊子》中有「顏回坐忘」之說,這「坐忘」就是靜坐而忘我;《大學》經一章闡釋的「定靜安慮得」,也涵蓋了靜坐的層次;而醫典《黃帝內經》所載「恬淡虛無,其氣從之」,其「虛無」二字就是忘我無相。到了宋明朝代,儒家很重視靜坐養生,不過被佛教的坐禪所超越,所以迄今提到打坐,總被認為是釋道的基本修行要領,遂以宗教的禪修功夫視之,其實並不盡然。 一般人以為靜坐一定要跏趺,就是盤腿而坐,那是拘泥於釋道兩教的打坐規範,銀髮族腿骨僵硬,很難雙腿盤疊、腳底朝上,即使勉強盤起,也很不舒服,而且不久兩腿就會麻木,未蒙其利,先受其害! 只要找個適當的座位,正襟危坐,腰桿兒挺直,自己覺得舒適就行,然後自然閉目,全身放鬆,意念放空,舌尖頂住上顎,用腹部透過鼻孔,輕弱地呼吸,讓思緒沉澱下來;最簡單的是以「數息法」入門,就是專心一意,數著自己呼吸的次數,數著數著,把心思聚焦在呼吸的數目上,逐漸抖落其他雜念,掃除所有妄想,渾然忘我,不知不覺,那就是「入定」,猶如進入睡眠狀態,甚麼恩怨情仇、功名利祿、妻子兒女、榮譽財產,都化為《金剛經》之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……」無形無蹤,印證《金剛經》所云: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」進入思想和感覺的真空境界。 說起來當然容易,做起來必然會遭遇一些阻礙,並不是人人這麼坐著就可以「入定」;有過經驗的人,也不是每次都會成功,這還是要看當時的身心狀況、環境情形,如果情緒激動、大事填心、周遭嘈雜、病痛纏身,此刻初學者是很難進入靜定的,所以不要急躁,毋須失望,要慢慢地,循序漸進,持恆地練習,自然會有一天水到渠成,想入定就入定。 所以初學打坐的銀髮族,切忌躁進,要用平常心練習,而且每次準備打坐之前,先要考慮幾項要素: 有時間性的事情先要辨妥,如吃藥、如廁、電話、爐火、電器等必須限時處理的,如果不先解決,等到靜坐一半,才猛然想起,或是忘掉,那就麻煩了。 接著要找個安靜、清爽的,沒有電鈴、沒有車輛、沒有兒童、沒有強光、沒有蚊蠅的地方,而且要避免在窗口下、風扇前,以防受涼感冒。 穿著以寬鬆為宜,束身、胸衣、緊襪、帽子、圍巾等要解除,但須注意保暖,穿得太厚或太薄都不好。 最好在飯前或飯後半小時靜坐,不要在空腹或飽食時坐;剛洗完熱水澡或頭髮未吹乾,切忌立即打坐。每天可以視個人情況,靜坐兩、三次,每次以不超過一小時為佳。清晨、中午、夜晚各一次,這樣可以讓銀髮族覺得一天的時光過得很充實緊湊,不會感到無聊。 打坐完畢,要緩緩伸舒筋骨,晃晃腦子,踢蹬雙腿,然後才慢慢起立,再走動一、兩分鐘,讓氣血恢復正常。 更得注意的是,銀髮族打坐,主旨在於調心、健身、強腦、活血、消悶、解寥,跟有些含有濃濃宗教意味,以禪修累積「能量」為號召,期望達到「仙佛得道的通靈境界」的打坐概念不同,因為那些修法,不見得人人適宜,千萬要注意,免得「走火入魔」,得不償失。所以,我們銀髮族是以靜心釋念為目的,使身體和心理達到某種平衡調適的境地,俾便天天都過著平安、歡喜、快樂的生活。(點閱次數:606)